一线对二线:人才争夺战打响!

2017-08-18中经城事

城市求贤,君子择城。水木年华的一首《在他乡》将暮色他乡演绎成了一座寄托理想和情怀的堡垒,一种诗意和远方。 一直以来,一线城市良好的就业机会成为各类人才争相进入的地区,而二线城市在经历了长时间

及时楼市资讯,就上楼盘网

长按识别二维码,查看详情!

logo

一线对二线:人才争夺战打响!

2017-08-18 14:26:06 /jingjing /中经城事

城市求贤,君子择城。水木年华的一首《在他乡》将暮色他乡演绎成了一座寄托理想和情怀的堡垒,一种诗意和远方。

一直以来,一线城市良好的就业机会成为各类人才争相进入的地区,而二线城市在经历了长时间的产业升级及承接产业转移后,城市竞争力有了很大的提升。近日,包括南京、无锡、郑州、西安、武汉等多个二线城市开始密集出台相应的政策或引进人才计划,一场人才争夺战正在二线城市开始打响。

二线城市各出“奇招”抢人才

据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,2016年,中国高校博士、硕士在校生达到198万人,该年度毕业的博士、硕士为56万人。此外,据2017年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公布的数据,截至2016年底,我国留学回国人员(以下简称“海归”)总数达265.11万人,仅2016年就有43.25万留学生毕业回国,新增海归人数已经超过高校毕业生预计增量。全国层面正在累积形成“人才池”。

这些人才正是处于彷徨的一个存量群体。从目前的政策来看,一线城市普遍面临人口承载的边界问题,以北京、上海为代表的一线城市由于其承载力无法同步跟上,人口增长速度已开始趋缓。因此,随着一二线城市收入差距的缩小,二线城市性价比的提高,无论是对新增的人才群体还是存量的人才群体都具有明显的吸引力。

本报记者梳理发现,近日来,包括南京、无锡、郑州、西安、武汉等多个二线城市开始密集出台相应的政策或引进人才计划,一场人才争夺战正在二线城市开始打响。

从户籍政策来看,长沙、郑州、成都、天津、无锡等地放开落户限制,均实现高校毕业生“零门槛”落户。而武汉、济南、南京、杭州等地尽管政策也有一定放松,但本科户仍需稳定居所、一年社保等条件。

从住房保障来看,多数城市采取发放购房、租房和生活等补贴,或提供人才公寓。租房及生活补贴方面,长沙、南京租房补贴力度相对较大,将本科也纳入补贴范畴。购房方面,限购城市基本放开硕士及以上人才购房社保限制,同时给予购房补贴,沈阳则给予高校在校及新毕业生购房更多优惠。

从就业保障来看,长沙、西安等地更有专门政策奖励引才荐才,除高层次人才外,长沙还创造就业岗位吸纳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,同时建设200家左右就业见习基地满足高校毕业生见习需求并给予见习补贴。

从其它配套方面来看,长沙、成都、重庆、新疆等地更积极解决高层次人才的后顾之忧,优化人才配偶就业、子女入学、就医等服务。

吸引人才的“长效机制”都有啥?

尽管多项激励政策出台,但要真正留住人才,仅有政策是远远不够的。那么真正吸引并留住人才的“长效机制”都有些啥?

第一,感情因素:看历史渊源。高学历人才与城市的历史关系主要体现为毕业于所在城市或省份,或出生于所在城市或省份。

从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结果来看,已出台人才政策的城市中,重庆、成都、杭州、南京、长沙、无锡、南昌等城市在本省(或直辖市)参加高考学生数、毕业大学生数两个方面均表现突出,后期在人力资源的储备上也将更加具有优势。此外,个别城市,如青岛、济南、郑州,虽然本省毕业大学生数较少,但参加高考的学生数却排名靠前,这些城市在引入本省籍贯人才方面仍有较大的优势。

第二,经济因素:看产业集聚、产业实力(后期将是主流)。中国城市新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,城市间的角力与比拼,背后依托的是经济与产业实力的博弈。从城市基本面来看,天津、重庆、成都、武汉、杭州、南京、青岛7座城市国内生产总值均已超过万亿,自身的经济基础非常坚实,经济发展后劲足。长沙、无锡国内生产总值已贴近万亿规模,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也将有明显的放大。其余城市经济体量相对较小。

第三,文化因素:看城市文化、城市定位。城市文化追求井然有序,注重公共管理,强调品牌文化,善治之城方能使人产生归属感。例如,杭州给自己的城市注册了独立品牌——生活品质之城。可描述杭州的特征定位语有很多,人间天堂、丝绸之府、女装之都、茶都等等。同样地,“古都”是南京最为大众化的城市定位。这样的城市,从历史的辉煌中走来,也将更有可能在未来的角逐中继续保持辉煌。

中国指数研究院分析认为,中国已经从整体、大规模的人口流动,进入了结构性流动的新时期,这种流动与早期人口迁移的本质是一样的,都是人力资本适应经济发展结构的问题。未来的人口流动模式,仍将基于不同阶段经济的发展进程进行适应。结构性流动已来,新的形势需要新的思路去引领。

分享文章
https://m.loupan.com/wanzhou/news/201708/2840124

693次浏览

免责声明: 凡本站注明 “来自:XXX(非楼盘网)”的楼讯稿件 和图片作品,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 递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有楼讯 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、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,请联系本站, 电话:4008180066 转 019705。

独享会员团购优惠楼盘网团购报名中

返回顶部

/
欢迎咨询,请验证手机号码
点击更换图片
获取验证码

提交验证代表您已阅读并同意《楼盘网服务使用协议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