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制造:我国终于造出圆珠笔头

2017-01-11中青网

近日,中国造出圆珠笔头的新闻惊呆网友,为了给数百亿支圆珠笔安上 “ 中国笔头 “,国家早在 2011 年就开启了这一重点项目的攻关。笔头产品的生产工艺是国外企业的核心机密,王辉绵他们必须自主开发一套前所未有的炼钢工艺。没有任何参考,只能不断地积累数据、调整参数、设计工艺方法。

及时楼市资讯,就上楼盘网

长按识别二维码,查看详情!

logo

中国制造:我国终于造出圆珠笔头

2017-01-11 11:50:24 /fengyingjie /中青网

近日,中国造出圆珠笔头的新闻惊呆网友,为了给数百亿支圆珠笔安上 " 中国笔头 ",国家早在 2011 年就开启了这一重点项目的攻关。笔头产品的生产工艺是国外企业的核心机密,王辉绵他们必须自主开发一套前所未有的炼钢工艺。没有任何参考,只能不断地积累数据、调整参数、设计工艺方法。

3000 多家制笔企业、20 余万从业人口、年产圆珠笔 400 多亿支……中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制笔大国,但一连串值得骄傲的数字背后,却是核心技术和材料高度依赖进口、劣质假冒产品泛滥的尴尬局面,大量的圆珠笔笔头的 " 球珠 " 还需要进口。

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,为何却无法实现一个小小零件的完全自主研发和生产?" 圆珠笔之问 ",更是 " 中国制造业之问 "!

在 2015 年 11 月央视播出的《对话》节目里,贝发集团董事长表示,困境依旧。

这份文件显示,太钢完成了笔尖钢制定标准的工作!" 闻新则喜、闻新则动、以新制胜 "。小小 " 笔尖 " 拷问,给中国制造带来巨大启示。一支司空见惯的中国笔,书写出的是创新驱动的中国力量。

尴尬:核心材料高度依赖进口

在宁波贝发笔业生产线上,每年有 30 亿支圆珠笔下线,这个数字放大到全国是 380 亿支。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圆珠笔生产国,光鲜数字的背后,却是核心材料高度依赖进口的尴尬局面。

宁波贝发集团品质部经理徐君道说:" 笔尖钢我们一般说的就是笔头部分。我进入制笔行业以来,笔头不锈钢材料都是从日本进来的,不仅是国内,国外的制笔材料不锈钢材料也是日本的。"

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。目前,直径 0.5-1.0 毫米的碳化钨球珠我国不仅可以满足国内生产需要,还大量出口。但直径仅有 2.3 毫米的球座体,无论是生产设备还是原材料,长期以来都掌握在瑞士、日本等国家手中。中国每年要生产 380 亿支笔需要用一吨 12 万的价格进口 1000 多吨生产笔尖的钢材,付出外汇 1500 万美元。

这是一种来自瑞士公司的笔头一体化生产设备,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。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,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。

" 笔头的关键部位,比如碗口,它的尺寸精度都是在两个微米,它的表面粗糙度要求在 0.4 微米,这样一个技术要求。" 宁波贝发集团品质部经理徐君道说。

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,厚度仅有 0.3-0.4 毫米。极高的加工精度,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,既要容易切削,加工时还不能开裂,小小 " 笔尖 " 考验着中国制造。

突破:给数百亿圆珠笔安上 " 中国笔头 "

为了给数百亿支圆珠笔安上 " 中国笔头 ",国家早在 2011 年就开启了这一重点项目的攻关。

太钢集团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王辉绵认为,钢材要制造笔头,必须用很多特殊的微量元素,把钢材调整到最佳性能,微量元素配比的细微变化都会影响着钢材质量,这个配比找不到,中国的制笔行业永远都需要进口笔尖钢。

为了提炼材料,太钢集团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王辉绵说,因为开发这个产品没有可借鉴的资料,都是从一个成分的配比从几十公斤的开始炼,各种成分加入多少这个次数没法统计了。

笔头产品的生产工艺是国外企业的核心机密,王辉绵他们必须自主开发一套前所未有的炼钢工艺。没有任何参考,只能不断地积累数据、调整参数、设计工艺方法。

突破的灵感来自家常的 " 和面 ",面要想活得软硬适中,就要加入新 " 料 ",相对应的钢水里就要加入工业 " 添加剂 "。普通的添加剂都是块状,如果能把块状儿变细变薄,钢水和添加剂就会融合的更加均匀,这样就可以增强切削性。

经过五年数不清的失败,在电子显微镜下,太钢集团终于看到了 " 添加剂 " 分布均匀的笔尖钢,试验在 2016 年 9 月取得成功。大规模炼钢十多次后,第一批切削性好的钢材终于出炉了。这批直径 2.3 毫米的不锈钢钢丝,可以骄傲的写上了 " 中国制造 " 的标志。

在贝发笔业的测试实验室,用太钢原料生产出来的笔芯正在进行极限测试,在同一个角度下,每支笔芯都要连续不断地书写 800 米不出现断线情况,这已经是对这一产品的第六轮测试。

现在,一些笔头企业已经开始使用,在未来两年有望完全替代进口。

分享文章
https://m.loupan.com/xx/news/201701/2569335

414次浏览

免责声明: 凡本站注明 “来自:XXX(非楼盘网)”的楼讯稿件 和图片作品,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 递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有楼讯 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、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,请联系本站, 电话:4008180066 转 074824。

独享会员团购优惠楼盘网团购报名中

返回顶部

/
欢迎咨询,请验证手机号码
点击更换图片
获取验证码

提交验证代表您已阅读并同意《楼盘网服务使用协议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