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云区沙文镇蒙台村推进“三变”发展经济致富

2017-08-21贵阳晚报

“跟着技术老师,每天都要检查菌包。看,像这种有黄霉或者酒精霉的就要赶紧捡出来处理,免得感染旁边其他的菌包。”

及时楼市资讯,就上楼盘网

长按识别二维码,查看详情!

logo

白云区沙文镇蒙台村推进“三变”发展经济致富

2017-08-21 09:26:55 /chm /贵阳晚报

“跟着技术老师,每天都要检查菌包。看,像这种有黄霉或者酒精霉的就要赶紧捡出来处理,免得感染旁边其他的菌包。”8月11日,在白云区沙文镇蒙台村一处大棚里,蒙台2组的村民刘才明熟练地处理着优劣香菇菌包。从上个月起,种了几十年传统庄稼的刘才明开始在村头的食用菌种植基地上班,正式开启了“员工”生活。


图片来源于网络

今年50岁的刘才明家是蒙台村的18户精准扶贫户之一,妻子生病长期卧床在家,全家只靠着刘才明每天在一亩多土地种点包谷水稻过活,“以前村里面大都在屋头干农活,种点包谷和水稻够自家吃,有些家年轻人出门也都是在镇上或者上白云城头打工。”刘才明说,像他家这样靠种植传统作物营生的村民,在过去的蒙台村并不算少数。

据蒙台村党支部书记朱春恩介绍,蒙台村是沙文镇贫困人口较多的村之一。由于地理因素及其他客观条件限制,2013年以前,村民们大都是种植传统作物或者在附近打零工,村民收入来源单一,村集体经济几乎没有固定收入。

穷则思变。2013年,村支两委经多方考察后,决定发展香葱产业。由村支两委引进种葱大户,以每亩地400元租用村民土地带动村民一起种葱。在第一批村民200亩试点成功的基础上,蒙台村220余户村民几乎家家都参与进来,水稻包谷换成了绿油油的香葱。到2016年,蒙台村香葱种植面积达近千亩,人均可支配收入达万余元。

然而,没有形成统一销路、出货价格受收葱小贩限制、香葱市价浮动……这些因素都让朱春恩心中直打鼓。“我们虽然每天能够产出五六千斤,但市价忽高忽低,种植销售模式传统,还是很有风险,必须变被动为主动,尽快拓宽思路,多条腿走路。”朱春恩说。

去年下半年,结合市区关于保供蔬菜基地建设等相关要求,蒙台村村支两委继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,利用好自身生态农业优势,以生态蔬菜基地为目标,将种植作物向香菇、香菜、香芹等经济作物扩展,提出发展香葱、香菇、香菜“三香”产业,并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达成共识。

借力资源变股权、资金变股金、农民变股民“三变”改革,蒙台村采用“党支部+合作社+基地+党员+农户”模式,村党支部牵头成立蒙台村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,合作社由村集体占股5%,村支两委党员干部带头入股,动员村民通过土地入股或资金入股,精准扶贫户有土地的以土地入股,没有土地的由村集体出资入股,在已建成的香葱基地基础上,全村抱团建起了香菇(食用菌)种植基地。

首批入股的村民近70户,其中18户精准扶贫户通过扶贫资金都入了股。今年7月,投入资金150万元,占地50亩的香菇(食用菌)种植基地新建完成,规划修建的42个生产大棚,已有一半试点投用。“我们与贵州春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合作,他们作为我们的技术指导,还可以帮助保底销售。这次首批买了3万多个菌包,已经全部安排下去了。一个菌棒差不多能产出2斤香菇,按照目前的最低市场价,预计每年纯利润可达到160万元以上。”朱春恩说。

“镇里面用扶贫资金帮我们困难户入了股,听支书说年底还要分红咧。现在,我们好些个村民都到基地上了班,每个月能有1500元工资,比原来种包谷强多了,今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咧。”刘才明说。

分享文章
https://m.loupan.com/tr/news/201708/2841963

443次浏览

免责声明: 凡本站注明 “来自:XXX(非楼盘网)”的楼讯稿件 和图片作品,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 递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有楼讯 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、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,请联系本站, 电话:4008180066 转 018634。

独享会员团购优惠楼盘网团购报名中

返回顶部

/
欢迎咨询,请验证手机号码
点击更换图片
获取验证码

提交验证代表您已阅读并同意《楼盘网服务使用协议》